Published
2025-01-14
Section
Articles
How to Cite
从瘀毒论治中风的研究进展
周 振婷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
艾 宗耀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
DOI: https://doi.org/10.59429/xjjz.v6i4.8620
Keywords: 瘀毒;瘀毒致风;化瘀解毒;中风
Abstract
中风的病机,一直以来被广泛认可的是“风、火、痰、气、虚、瘀”六端,“瘀毒”理论是后世在实践中总结、 创新而来,论文通过梳理瘀毒与中风的关系、“瘀毒致风”机理的分析,结合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的验证,阐明从“瘀 毒”治疗中风的有效性,为中医治疗中风提供参考。
References
[1] 冯凯,郑志东.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7):1153-1162.
[2]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 吴勉华,石岩.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
[4] 仲爱芹,徐士欣,张军平.从瘀毒论治缺血性中风的理论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3):573-575.
[5] 宋红普,魏江磊.历代医家中风病因病机观概述[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8):26-29.
[6] 徐浩.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热点与展望[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42(6):660-663.
[7] 刘悦,梁晓,魏竞竞,等.心脑血管疾病瘀毒互结证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3):937-941.
[8] 植华.从中风热毒论的演变三态探讨解毒法的应用[J].新中医,2009,41(9):108-109.
[9] 樊晓萌,李安洪.浅谈脑卒中在毒损脑络指导下的中西医治疗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11):8-11.
[10] 王永炎.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4):195-196.
[11] 李澎涛,王永炎,黄启福.“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形成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1-6.
[12] 蔡昱哲,李定祥,邓奕辉,等.基于瘀毒致风理论探讨中性粒细胞NETosis在缺血性卒中的作用[J].中医药学报,2023,51(3):11-15.
[13] 钟霞,焦华琛,李运伦,等.瘀毒概念探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6):2377-2380.
[14] 赵越,杨文明.化瘀解毒法在中风病中的运用价值[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3):253-255.
[15] 杨利,张志强.毒瘀学说在中风病中的应用探讨[J].新中医,2010,42(5):125-126.
[16] 张粲,杨隽,王健.从毒瘀学说论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3):23-25.
[17] 赵见文,孙青,田军彪,等.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脑梗死浊瘀毒损证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S100蛋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1,42(6):732-734.
[18] 谭泽明.通络祛瘀解毒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6(2):9-10.
[19] 贾双保.以气虚毒瘀立论辨证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45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6):166-167.
[20] 邓奕辉,成绍武,易亚乔,等.解毒化瘀方对凝血酶合并缺氧诱导PC12细胞损伤ERK1/2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10):18-21.
[21] 马若梦,邓奕辉,彭珣,等.基于凝血酶诱导自噬探讨化瘀解毒法对缺血性中风(瘀毒互结证)大鼠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23,40(1):30-38.
[22] 孙阔,霍瑞卿,韩宇帆,等.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和Parkin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3):1014-1019.
[23] 李欣欣.解毒化瘀通络方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瘀毒阻络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