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2025-05-30
Section
Articles
How to Cite
旅游开发对哈尼族歌舞文化传承的双重影响研究——以墨江县为例
骆 毅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吕 昊阳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汤 德龙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许 黎凡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DOI: https://doi.org/10.59429/jyys.v2i2.10209
Keywords: 哈尼歌舞;旅游开发;文化传承;双重影响
Abstract
论文以云南省墨江县哈尼族歌舞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基于 135 份有效问卷数据与田野调查案例, 探讨旅游开发对其文化传承的双重影响。研究发现,文旅融合通过新媒体传播、节庆活动等途径显著提升哈尼歌舞 的认知度与跨文化交流价值,并带动服饰道具产业链与社区经济参与。但旅游开发亦引发文化异化危机,表现为《洛 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等史诗叙事的边缘化,商业化表演对传统文化功能的消解,以及本地居民参与失衡与物价飞涨、 交通混乱等社区矛盾。据此,研就提出构建政府、社区、技术系统的可持续路径,即:以多元共治激活社区内生动力, 以数字赋能深化文化传播,并通过创新边界设定平衡传统保护与现代适应,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理论与实践思考。
References
[1] 陈汀汀.云南省基层图书馆文化赋能乡村旅游的模式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5(2):27-28+30.
[2] 王晓亮.云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探析[J].民族音乐,2024(3):40-43.
[3] 周春艳,毕晓红,张帅,等.乡村振兴视角下墨江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4,4(5):115-118.
[4] 朱梦宇.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IP形象设计研究——以墨江县联珠镇碧溪村曼海组为例[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5,5(2):66-68.
[5] 杨英,马翀炜.“好在”:云南传统舞蹈类非遗的赋魅现象与传承机制[J].民族艺术研究,2024,37(6):84-92.
[6] 李世武,梁路.民间舞蹈的多民族共享机制研究——以云南省红河县乐作舞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24(4):52-65.
[7] 马翀炜.知识谱系的构建与人类智慧的分享:聚焦中国边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J].思想战线,2019,45(4):22-32.
[8] 孙晓亚.云南少数民族非遗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研究[J].旅游纵览,2024(16):180-182+186.
[9] 刘珊珊,杨凌鹏.全域旅游视角下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探索——以墨江县为例[J].旅游纵览,2021(17):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