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ed

Table of Contents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郭 宁
2025,2(4);    3 Views
Abstract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已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人工智能辅助的英语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利用AI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兴趣。本研究从多个维度出发,深入剖析了AI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教学策略。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段 葵
2025,2(4);    2 Views
Abstract 本文立足于 “互联网 +” 视域,聚焦影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深入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路径,结合《数字摄影与后期处理》等课程的实践案例,分析该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方面的实际效果,并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影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宋 猛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地方本科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和地方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该文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深层原因。江苏省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形式化倾向明显、专业教育融合不足、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社会协同机制缺失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表明,传统教育理念束缚、制度设计缺陷、资源配置失衡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建议从重构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完善保障机制、构建协同网络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吴 永平, 邓 超群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目标问题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提升课程目标聚焦度和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本文以目标问题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明确该理念核心要义与要素的基础上,探究科技学术英语课程的设计。本文将课程目标进行分解整合为语言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与学术素养的三维目标体系,并围绕课程目标体系,从“目标问题”的设计策略、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进行了探究。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李 岩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本文以渭南师范学院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实现美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具体实践路径。本研究以秦东地域文化资源为依托,构建了“文化+教学+实践”三维互动机制以及“非遗活化+双创实践”特色模式。通过协同推进课程体系、实践平台与保障体系的建设,推动美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深度融合。研究发现,当前融合过程中存在资源整合碎片化、课程转化衔接不畅以及评价机制单一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华山文化IP”课程群、打造“秦东非遗双创工坊”以及完善“四维协同”评价体系等优化措施。该研究为地方高校借助地域文化资源推进美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方案,对培养兼具文化自信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有一定借鉴意义。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谭 晶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本文以“汉字招贴设计”为基础,秉持“课程思政”理念,借助节气文化、地域文化等主题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展示了将传统文化元素朝着视觉化、符号化、故事化方向推进的教学策略,并且对其在塑造学生文化自信、提升专业能力以及形成正确价值观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加以剖析。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设计时主动去表达中华文化精神的自觉性得以强化,从而为艺术设计教育和思政教育实现深度融合提供可供参考的路径。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邵 冠郡, 刘 璇
2025,2(4);    2 Views
Abstract 随着时代发展,文化帝国主义呈现出载体从实体转向数字、方式从灌输转为渗透、内容从对立走向虚无的新趋向,这些变化以更隐蔽的路径冲击着其他国家的文化认同与文化主权,也对我国文化安全构成挑战。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进一步实现技术自主发展以打破数字载体垄断,坚持社会效益并优先讲好本土文化故事,夯实文化自信根基以加强文化输出,强化文化领域治理以巩固文化安全阵地,以维护我国文化主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何 泰伯
2025,2(4);    3 Views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系统梳理和分析我国中小学阶段传统文化与STEAM教育融合领域的研究现状,以期揭示其研究热点、演进脉络及未来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CNKI)为文献来源,检索并筛选了2015年至2025年间的137篇相关学术论文,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当前该领域在中小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以“C-STEAM”为核心理念的本土化课程开发与设计、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路径的跨学科教学实践、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文化元素深度融入,以及面向不同学段、强调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呈现出从理论思辨到实践探索、从宏观理念倡导到微观课程设计的深化趋势,且愈发强调地域文化特色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加强中小学C-STEAM教育的理论框架构建、深化其有效性评估、拓展技术应用场景并完善师资培养体系。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周 勇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本文以大数据采集与处理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知识图谱和AI赋能教学评价方法。通过构建课程知识图谱,结合超星学习通平台的 AI 实践与大模型评价以及头歌平台的智能代码评测,形成了一套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实验表明,该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作业成绩、随堂练习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同时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学习满意度。教师反馈显示,该方案减轻了教学负担,提升了教学效率。研究为大数据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肖 敏
2025,2(4);    2 Views
Abstract 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于2017年发表《小小小小的火》,通过叙事视角的巧妙运用,小说揭示了美国多元文化语境下不同族裔人群伦理身份的复杂性与伦理选择的冲突性。华裔女婴收养案作为小说核心伦理事件,不仅展现了血缘、文化与法律之间的张力,更通过多种视角的交织暴露出不同伦理立场下的伦理偏见与权力盲区。本文将从全知视角的权威性、限知视角的局限性以及视角转换的伦理引导三个层面展开分析,结合文学伦理学的知识,分析小说采用特定视角和视角转换的伦理意义,解读视角如何在敏感的伦理话题前帮助读者作出合理的伦理反思和伦理选择。华裔女婴收养案的文学叙事深切地反映了在全球化移民热潮盛行的当下,作者对社会移民问题、跨族裔儿童收养问题及底层女性生存问题的热切关怀。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蒋 韬成, 刘 红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主流教师专业素养标准,聚焦中国高校英语教师群体,探讨国际标准对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培养的启示。研究发现,国际主流标准强调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数字素养和学习素养的协同发展,与中国高校英语师资培养目标一致。但中国现有标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及专业素养要求缺位等结构性矛盾。基于国际经验比较,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评价体系、明确数字素养要求、促进跨学科融合及厚植文化自信等建议,旨在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张 珏, 田 建学
2025,2(4);    2 Views
Abstract 离散数学作为计算机科学与相关领域的核心基础课程,以其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形式化特征,长期面临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畏难情绪显著、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挑战。以大型语言模型、自适应学习系统、智能推理引擎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破解离散数学教学困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聚焦于人工智能在概念具象化、练习智能化、学习个性化、评价过程化、资源生成化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模式与实施路径,分析其赋能教学的内在机理与实践价值,并审慎思考技术应用中的潜在风险与伦理挑战。研究表明,人工智能的深度赋能不仅能显著提升离散数学的教学效率与学习体验,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核心素养,为新时代高质量计算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王 艳琴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大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研究,是立足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人才培养有效性的重要工作方向。本文通过对“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概念进行剖析,提出“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存在着与专业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和社会实践融合不足等问题。剖析当前的困境之后,提出把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利用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等有效路径。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周 璇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短视频媒介的兴起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生态,对播音主持艺术提出了全新的语言表达要求。本研究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背景下的短视频传播特征,系统探讨播音教学语言体系的创新路径与影视艺术理论的融合可能。研究指出,智能语音技术与多模态交互模式正推动语音表现力与语言形态的突破性发展,而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培养模式为教学革新提供支撑。在影视艺术视阈下,播音语言重构需借鉴蒙太奇思维、表演体系及类型片语言特征,并在跨媒介叙事与文化传播中探索协同创新与价值提升策略。该研究旨在为播音教学适应媒介融合趋势、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语言传播人才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方向。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曾 俭兰, 陈 燕军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具有企业工作经历高职专任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量化评价其职业适应性水平,并依据结果指导实践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量化评价江西省201名具有企业工作经历高职专任教师职业适应性水平。结果表明,他们整体的职业适应性表现较好,其中男性表现最好的是职业人际适应,女性则是职业心理适应,表现最弱的职业环境适应,说明他们需要采取措施提升职业环境适应。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常 洪霞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本研究聚焦于青少年“冰雪体育素养”培育过程中人工智能应用所遭遇的双理性困境以及相应的优化策略,借助理论剖析与案例剖析得以发现,人工智能在青少年冰雪体育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促使教学模式的创新,然而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技术至上主义致使价值出现偏离,人文关怀的缺失引发教育的异化,以及算法的固化对个性发展形成限制等困境。针对这些状况提出一系列优化策略,以此达成技术与人文的有机融合,推动青少年冰雪体育素养实现全面提升。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薛 淑静, 姬 晓水, 杨 玉阗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本研究以西安培华学院“语润乡土,字绘新篇”大学生推普助力乡村语言文字振兴实践为范本,深入解析其在陕北横山区塔湾镇的运作机制与成效。研究表明,该项目通过构架“语言传播-文化传播-产业传播”三维联动模式,有效激活了当地文化资源。其创新性在于将普通话推广(语言维度)与非遗传承(书法、剪纸,文化维度)相融合,并赋能农产品包装与文创设计(产业维度),塑造了“传播驱动振兴”的实践范式。研究揭示了大学生群体作为“文化传播枢纽”在弥合城乡文化隔阂、形塑乡村文化认同、驱动产业符号价值提升中的关键效能,为全国“三下乡”活动贡献了可复制的“传播赋能”方案,对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迭代兼具重要学理价值与现实意义。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黄 伟程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本研究基于CIPP评价模型,对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公共英语翻译实践体系进行系统性考察。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数据追踪等方法,发现当前翻译实践存在校企衔接不足(背景)、资源利用率偏低(输入)、质量控制缺位(过程)等问题。研究显示:构建"行业需求-教学资源-项目实施-能力认证"四维联动机制后,学生翻译任务完成率提升35%,企业客户满意度达92%。结论表明,CIPP模型能有效优化职业院校翻译实践生态,其动态评估机制对培养符合区域产业需求的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任 璐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ICT行业人才职业素养》课程依据人工智能视域下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按照CBET能力本位教育培训模型的理念,推进课程建设与创新。课程重新定义了核心目标,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与学全流程,根据“六合”思路重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多元化考核机制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并对个人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和规划。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刘 旭颖
2025,2(4);    2 Views
Abstract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络党团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探讨了高校网络党团工作智能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其创新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升党团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能更好地适应高校发展的需求。通过建立完善的网络平台和数据分析系统,智能化管理可以有效促进党团工作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本研究对于指导高校党团工作的智能化升级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李 银英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意识形态的变迁,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主体性增强,这些也反映在女性相关电影中。本文以2000-2024年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女性主体价值的构建与嬗变过程。内容分三个阶段展开论述:2000-2010年,女性主体性的萌芽和面临的困境;2011-2020年,女性多元化主体性的确立;2020年后,女性主体性呈现类型化与多元化的爆发趋势。研究揭示了女性主体价值构建在这20多年的嬗变及其背后的动力和原因。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肖 建华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为探索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新青年就业路径的有效方式,以提升新青年就业竞争力,并为高职院校教育提供参考。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工匠精神内涵与价值,运用调查研究法分析高职院校新青年就业现状及工匠精神融入就业路径的现状,并结合案例分析法对具体实践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新青年就业路径具有必要性,其可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具体实施。然而,在融入过程中面临观念转变困难、资源投入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阻碍,需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大资源投入、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等策略加以解决,从而推动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新青年就业路径中的深度融合。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黄 珊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职业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新兴类型,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双师型”思政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的复合型教师。本文在梳理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历程及政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本科中的定位以及“双师型”教师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思政教师向“双师型”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政策支持、培养培训、校企合作、实践锻炼、评价激励等方面提出具体路径。研究认为,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强化教师培训、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实践平台、健全评价机制等措施,可有效促进职业本科院校思政教师的“双师型”成长,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孙 绍强
2025,2(4);    3 Views
Abstract 钢琴即兴伴奏是高校音乐教育内容之一,在提升学生音乐修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但在目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存在钢琴即兴伴奏课少、钢琴即兴伴奏的实践教学机会缺乏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现有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学生缺少有效训练的机会等导致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较差。下文针对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完善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做法。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范 伟源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定向培养军士工作是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是军队现代化建设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交汇点。本文梳理了当前高职院校定向培养军士工作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培养模式创新优化、政策保障日趋完善等特征;客观揭示了军地协同机制不健全、培养过程存在薄弱环节、政策机制配套不足等突出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深度融合的军地协同机制、优化培养过程与育人模式、完善政策支持与保障体系等发展对策。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旨在为推进高职院校定向培养军士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助力培养更多"精技术、善组训、能打仗"的高素质新型军士人才。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阙 黄婧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本文探讨了新时代美育视域下游戏与动漫美术课程的改良与重构。文章分析了动漫美术课程在新时代美育中课程改良的诉求、与其新时代美术体系融合的阻碍,并提出了动漫与游戏美术赏析课程改良的尝试。以笔者本科游戏设计方向为背景,结合笔者游戏造型设计的工作经验,加之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与教学论学习,笔者尝试通过改良课程设置、展示动漫制作流程、邀请专业领域人才进学校分享知识、组织学生进公司进行实地考察访问,利用杭州“动漫之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进行博物馆游学活动等方式,打造“特色化”美育课堂和“生活化”美育基地。让优秀的正能量动漫角色规范学生的行为,激励学生的成长,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余 敏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数字化人才对于物流行业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高校物流专业也面临数字化时代新挑战。在高校物流专业升级中,不仅涉及到课程知识重构与人才数字素养的提升,还包括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打造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为仿真的实训环境。本文主要对数字时代物流人才需求分析,阐述数字化人才需求导向下高校物流专业升级现状,指出数字化人才需求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素质构成,提出高校物流专业升级具体路径,希望能够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为物流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提供有益探索。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韩 学民, 王 洪, 叶 应满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在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的战略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的特色化发展迎来新机遇。本文以沙滩足球特色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展目标、现实挑战与实施路径,旨在为海南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与国际化融合提供参考。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华 国栋, 张 佳茜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全球教育改革背景下,中美初中数学课程差异与互补性受到关注。本研究比较中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美国《州际核心数学课程标准》(CCSSM),从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实施路径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国均重视数学核心素养,但侧重点不同:中国强调逻辑推理与运算,美国侧重问题解决与批判性思维;内容设置上,中国课程系统化且深入,美国课程模块化且广泛;实施路径方面,中国以统一标准为主,美国则允许地方调整并融入信息技术。建议中国借鉴美国的实践导向和技术融合,美国可参考中国的结构化知识体系。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阎 坤, 陈 超波, 高 嵩, 杨 聪锟, 曹 凯, 赵 素平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本科教育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变革。本文旨在探讨其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人工智能通过个性化培养与管理增效驱动教学变革,但转型过程却受制于理念滞后、制度刚性与评价失配等深层阻碍,甚至导致师生负担加重。解决问题的核心是结构性调整,而非单纯增加技术工具,这要求以创新范式引领理念转型,以数字师资建设提升育人能力,并以智慧校园夯实变革基础,旨在推动教学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王 佳旭, 段 葵
2025,2(4);    2 Views
Abstract 在当今文化多样的时代下,三国历史文化逐渐展现出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价值。东吴十二虎臣既是东汉末年乱世中崛起的力量,也是孙权平衡江东士族、构建防御体系的支柱,其活动轨迹贯穿了东吴从割据一方到鼎立三国的全过程,成为三国历史中极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作品以三国东吴十二虎臣(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为研究题材,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东吴十二虎臣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精神内涵等特点进行分析、对比。通过设计实践研究,将图形创新和三国文化进行融合,并以图形插画的形式创作,打破十二位将领的传统形象,将传统历史元素转化为具有现代感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形符号,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并为传统文化相关图形创意设计实践拓展提供新思路。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赵 杰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融合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强调教育公平和包容性,要求教育者为所有学生提供适合其需求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案。在这一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出发,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挑战与机遇,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旨在帮助教师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实现专业成长,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罗 琴琴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根据相关数据检测,全球老龄化人口在持续加速:2020-2030年间,60岁以上人口将从10亿增加至14亿,占比达全球总人口1/6;至2050年,该群体将翻倍至21亿,其中80岁以上高龄人口更将增加两倍至4.26亿。面对人口结构的剧烈变迁,音乐作为非药物干预手段将成为重要解决方案。据相关研究表明,音乐可以有效缓解老年人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达到心理治疗的功效,以此来增加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本研究旨在探讨音乐活动对老龄化群体的影响以及在老龄化群体中的应用,同时也为政策制定以及社会服务提供理论支撑。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冯 佳美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本研究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为核心,基于“三位一体”理念,系统探讨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的双向驱动机制。通过分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内涵差异,构建“知识传授 - 能力培养 - 价值塑造”的融合模型,结合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内容减法 - 效果加法”的实施路径。研究表明,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的深度结合能够有效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协同进步,为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张 自如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山东非遗技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文化自信的战略背景下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本文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探索将山东非遗技艺融入设计专业教学的路径与方法,通过提炼非遗中的工匠精神、审美意蕴与文化基因,构建“价值引领-技艺传承-创新设计”三维整合教学模式。以杨家埠木版年画、鲁绣等非遗技艺为案例,分析其在设计课程中的转化应用方式,提出模块化课程构建、实践项目驱动、产教协同育人等策略,为非遗传承与设计人才培养提供时代赋能。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赖 文君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思政课程是新时代开展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其中“思想道德与法治”作为高校思政必修课,对塑造学生价值体系具有奠基作用。该课程通过优化教学体系,系统培养青年学子的人生观、价值准则及法治素养,为培育德法兼备人才提供支撑。推进其教学模式创新,已成为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路径。本文通过学情分析实际教学中“痛点”,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切入点,聚焦目标举措,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创新的有效措施,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李 宁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本研究以职业院校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为核心,通过文献分析、案例调研与理论建构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探讨了两者协同育人的内涵、价值及现实困境。研究发现,当前职业院校在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中存在协同意识薄弱、课程体系割裂、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基于协同理论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研究构建了“目标引领 — 课程融合 — 师资联动 — 评价反馈”的四维协同机制,并提出具体实施路径,以期为职业院校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show more
Open Access
Articles
by 彭 晨
2025,2(4);    1 Views
Abstract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跨国旅游得到了更好地发展。旅游英语作为跨国旅游重要的沟通媒介,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跨国旅游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是重要的环节,旅游英语翻译能够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的方式,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进一步提升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文章分析了旅游英语翻译对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并提出了旅游英语翻译在文化传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为旅游英语翻译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与交流。
show more